首页 > 视频 > 视频详情
视频解读

培米替尼为何能成为胆管癌 "克星"?从作用机制到临床数据全解读

2025-07-08 10:38:49

199次播放

相关药品: >培米替尼(达伯坦)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天我们从科学角度拆解培米替尼的 "抗癌密码"。作为一款 FGFR 抑制剂,它的神奇疗效源于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通路的精准调控。

首先,FGFR2 基因融合是肝内胆管癌的重要驱动突变。当 FGFR2 与其他基因融合时,会持续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使癌细胞疯狂增殖。培米替尼作为强效选择性 FGFR1/2/3 抑制剂,能高亲和力结合这些异常受体,阻断信号传导,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切断癌细胞的 "粮草供应"。这种双重作用机制,使其对 FGFR2 融合阳性的肿瘤具有特异性杀伤力。

再看关键临床数据:FIGHT-202 试验纳入 146 例 FGFR2 融合 / 重排的晚期胆管癌患者,中位随访 18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达 21.1 个月,远超历史对照的 12-15 个月;其中完全缓解率 1.4%,部分缓解率 34.5%,疾病控制率高达 82%。亚组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接受过化疗,培米替尼均显示出显著疗效,尤其是对化疗耐药的患者,客观缓解率仍达 32%。

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 1-2 级副作用包括干眼症(70%)、高磷血症(67%)、腹泻(55%),通过对症处理和剂量调整,多数患者可耐受;3 级以上严重副作用发生率为 21%,主要为指甲毒性和皮肤反应,因副作用停药的患者仅占 7%。值得关注的是,培米替尼的干眼症与药物作用于眼表 FGFR 受体有关,建议患者用药期间定期进行眼科检查,使用保湿眼霜和人工泪液预防。

从实验室到临床,培米替尼的研发历时十年,填补了 FGFR2 突变胆管癌的治疗空白。目前,全球已有超过 50 个国家批准其用于二线治疗,中国也在 2023 年纳入优先审批,加速惠及国内患者。随着精准医疗的进步,针对特定基因变异的靶向药物正在成为癌症治疗的主流,而培米替尼正是这一趋势的典范之作。


培米替尼(达伯坦)

培米替尼(达伯坦) 英文名称:Pemigatinib,Pemazyre 品牌:信达生物( Incyte Corporation) 结构:片剂 规格:4.5mg,9mg,13.5mg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