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可用于治疗三阴性乳腺癌?

时间:2022-05-25 23:18:47   来源:原创  编辑:管理员

  神药二甲双胍继抗癌、解除免疫抑制、甚至抗雾霾后,又被新研究发现,可与另一老药血红素联用,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且这种治疗可能对肺癌、肾癌、子宫癌、前列腺癌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等多种肿瘤有效。三阴性乳腺癌即使手术后,复发转移概率也很高,主要发生在年轻女性,尚无靶向药物及低毒的化疗可选。

  研究者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有效治疗靶点进行了筛选,发现名为BACH1的基因对三阴性乳腺癌的转移非常关键,且该基因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BACH1对正常细胞并不是非常重要,BACH1基因完全缺失的小鼠能正常生长发育。提示BACH1可能是三阴性乳腺癌较好的治疗靶点,且可能不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研究者将三阴性乳腺癌癌细胞的BACH1基因敲除后,发现癌细胞并未被抑制,癌细胞线粒体代谢能力反而有所增强,呼吸链相关基因表达上升,耗氧速率也明显提高。

  于是,研究者考虑用药物抑制呼吸链,发现用呼吸链抑制剂二甲双胍处理BACH1敲除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时,癌细胞被明显抑制了。人体内没办法敲除BACH1基因,但BACH1蛋白抑制剂有现成药物,那就是血红素。以血红素为主要成分的药物——泛血红素早已获批用于治疗血红素合成缺乏症。研究者发现,血红素确可降解BACH1蛋白,且是特异性降解,并不影响其他信号通路,于是研究者测试了两种药物联用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效果。

  研究者将人类三阴性乳腺癌组织移植到小鼠上,用二甲双胍和血红素进行治疗,发现单用两种药物中任一种均无明显的抗肿瘤效果,但二者联合使得肿瘤生长明显抑制。当肿瘤细胞本身BACH1水平很低时,二甲双胍单药就能起到抗肿瘤效果。该研究首次揭示,BACH1是线粒体代谢的关键调控因子,也是三阴乳腺癌对二甲双胍治疗反应的决定因素。该研究可能终结三阴乳腺癌没有靶向药的历史,为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研究者对人类癌症数据库分析发现,BACH1表达水平高的肿瘤还包括肺癌、肾癌、子宫癌、前列腺癌和急性髓性白血病等,提示BACH1抑制呼吸链的作用可能是肿瘤发展的普遍机制,提示二甲双胍和血红素治疗的适用范围可能不只三阴性乳腺癌。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医康行新药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

官方热线:400-008-1867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咨询医学博士

微信二维码
了解医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