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乐替尼治疗肺癌的效果超过赛可瑞

时间:2022-05-25 23:19:08   来源:原创  编辑:管理员

  肺癌细胞的远端转移是进入晚期的一个特征,特别是转移到脑部的。肺癌脑转移(BM)是临床常见而严重的病情,也是肺癌治疗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统计显示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大约25%~50%的患者会在病情发展过程中出现脑转移(BM),EGFR突变的患者30%~60%会出现脑转移;ALK重排的患者40%~70%会脑转移,研究发现晚期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期普遍不长:不接受治疗生存期只有一个月左右,全脑放疗生存期大约3—6个月,单纯外科手术治疗生存期约为五个月。即使是可以采取治疗手段,也要看转移到颅内的具体部位。

  对于脑转移患者来说可以使用的药物变得更少,由于人体特别的机理,在大脑和脑脊液之间有一个特别的屏障血脑屏障(BBB), 血脑屏障的功能是在体内保护整个脑组织,除了氧气,二氧化碳,葡萄糖这类必需品,绝大多数物质都无法透过这层屏障。多数化疗药物和分子靶向药物为亲水性大分子,无法进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另外,BBB 高表达药物外排泵,如 P-糖蛋白、多重耐药蛋白(MRP),减少药物进入。目前来看放疗是脑转移的治疗基石;近年来靶向药物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对颅内病灶疗效显著,可使得进入脑脊液(CSF)药物浓度增加。

  在上文中提到由于ALK重排引发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最终会有40%~70%会脑转移。在一项JAP-ALEX试验中显示,艾乐替尼对比克唑替尼(赛可瑞),对于有脑转的患者治疗效果相当好。

  研究入组了303例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即一线治疗)。

  艾乐替尼组151人,给药剂量(600mg,每日两次);

  克唑替尼组152人,给药剂量(250mg,每日两次)。

  结论: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初始治疗中,艾乐替尼降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3%的死亡风险,将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进展风险降低84%,在颅内有效率达59%,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相比克唑替尼,艾乐替尼能够更有效的控制了癌细胞在脑部的扩散和增长。而且更低的不良反应率(副作用小)。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医康行新药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

官方热线:400-008-1867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咨询医学博士

微信二维码
了解医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