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淋巴肿瘤的常识及科学治疗方法

时间:2022-05-25 15:40:58   来源:原创  编辑:管理员

  恶性淋巴瘤是指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中的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简称NHL)和霍奇金淋巴瘤(简称HL)。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又可以分为B细胞淋巴瘤和T/NK细胞淋巴瘤两类。在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比例多于霍奇金淋巴瘤。医康行-海外医疗专家(www.yikangxing.com)

  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中心专家李志亮主任介绍,目前恶性淋巴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放疗、化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通过有效的综合治疗,低度恶性和中度恶性淋巴瘤的治愈率在40%-80%;高度恶性淋巴瘤治愈率在20%-60%之间。

恶性淋巴瘤发病的相关因素

  专家介绍,恶性淋巴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一般认为与如下因素有关:

  1 肿瘤家族史:直系亲属中已患过NHL的人发生NHL的几率高于健康人群的两倍,有其它肿瘤家族史的人发生恶性淋巴瘤的几率也会增高。

  2 感染: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是恶性淋巴瘤的发病因素。

  3 免疫功能低下:恶性淋巴瘤容易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主要包括有遗传性免疫缺陷病、非遗传性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经常接触某些化学药品及放射线的人群。

  4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是恶性淋巴瘤发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

  1 淋巴结肿大:约2/3的病人会出现表浅淋巴结无痛性肿大;约50%—60%的NHL患者,20%的HL患者可能出现纵膈淋巴结肿大;部分恶性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腹腔淋巴结肿大。

  2 结外器官病变:恶性淋巴瘤累及肝临床表现为肝大,肝功能大多无明显异常;脾受累临床表现为脾大,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脾功能亢进症状;原发于胃肠道的恶性淋巴瘤患者,可能出现腹痛、腹胀、肠梗阻,甚至可能出现肠穿孔或胃肠出血。

  3 全身性症状:10%—15%的NHL患者以及25%—40%的HL患者可能出现全身性症状。最常见的全身症状是低热伴夜间盗汗,其它全身症状包括贫血、全身不适、乏力、皮肤瘙痒、皮疹、体重减轻、免疫功能低下等。

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诊断要点:

  1 表浅淋巴结肿大。

  2 影像学检查发现纵膈、腹膜后、盆腔淋巴结肿大或淋巴结外占位性病变。

  3 穿刺细胞检查发现恶性淋巴瘤细胞。

  4 活检及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恶性淋巴瘤。

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原则

  恶性淋巴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包括放疗、化疗和生物免疫治疗。为了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治疗前应明确肿瘤的组织学分型及分期,并根据病情初步分析治疗的目的是根治肿瘤还是缓解症状。选择治疗方案时,还应考虑患者对抗肿瘤治疗的耐药性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医康行新药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

官方热线:400-008-1867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咨询医学博士

微信二维码
了解医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