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 恩莎替尼或优于克唑替尼
美国Vanderbilt-Ingram癌症中心Horn报告一项Ⅲ期研究的期中分析显示,一线治疗携带ALK基因改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时,在研ALK抑制剂恩莎替尼对比克唑替尼可改善肿瘤学结局,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25.8个月和12.7个月(HR=0.51,95%CI 0.35~0.72,P=0.0001),总缓解率(ORR)分别为75%和67%,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4%和6%。
恩沙替尼是由美国Xcovery公司和中国贝达药业共同研发的一种新一代ALK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美国Ⅰ期和Ⅱ期研究中,恩沙替尼对未接受过ALK-TKI治疗的ALK阳性NSCLC患者显示了优异的活性,包括在脑转移患者中表现出极强的效果。
临床前研究显示,恩莎替尼是比克唑替尼以及FDA批准的其他药物(例如alectinib、ceritinib)更有效的ALK抑制剂;Ⅱ期研究显示克唑替尼耐药患者对此治疗有望,且毒性谱与目前可用的药物不同。该药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而皮疹(这是ALK抑制剂的新毒性,表现为晒伤或皮肤敏感)发生率较高。
该项开放标签的eXalt3研究入组290例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予恩莎替尼 225 mg/d或克唑替尼250 mg bid。247例为Abbott FISH中心检测证实的ALK阳性的患者,121例在恩莎替尼组,126例在克唑替尼组。
当发生了75%的PFS事件后,按计划开展了期中分析,此时分别有45%和17%的患者正在接受恩莎替尼或克唑替尼治疗。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3.8个月和20.2个月。患者中位年龄54岁,从未吸烟者超1/2,脑转移患者约1/3。参与者按基线时体能状态、脑转移的存在,既往化疗(26%)和地区(大约50%来自亚洲)进行了分层。
在改良的意向治疗分析中,恩莎替尼组121例患者未达到中位PFS,而克唑替尼组126例患者的为12.7个月(HR=0.45,95%CI 0.30~0.66)。新型二代ALK抑制剂恩莎替尼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活性更高。
恩莎替尼组和克唑替尼组基线脑转移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尚未达到和16.6个月(HR=0.40,95%CI 0.23~0.70,P=0.0009),3年PFS率分别为61%和25%。在基线存在颅内疾病的患者中,恩莎替尼的颅内ORR为64%,而克唑替尼为21%;在基线时无脑转移的患者,恩莎替尼显著降低了颅内的至治疗失败率,12个月新的颅内病变发生率分别为4%和24%(P=0.0011) 。
恩莎替尼组3~4级不良事件更少,严重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和6%,毒性所致治疗终止率分别为9%和7%。
Horn教授总结道,在ALK阳性NSCLC患者中,恩沙替尼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是一线治疗的新选择。对基线无脑转移患者,恩沙替尼有望极大地延长生存,获得史无前例的mPFS。基于该研究结果,公司将积极准备中美一线适应证的上市申报。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