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替尼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研究:一项全球2期研究的结果

时间:2022-05-25 23:18:23   来源:原创  编辑:管理员

  背景

  Lorlatinib是有效的,能渗透脑的第三代ALK和ROS1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广泛覆盖 ALK突变。

  在一项1期研究中,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观察到活性 ,其中大多数患者在接受ALK指导的治疗后都有CNS转移和进展。

  我们旨在分析洛拉替尼对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体和颅内抗肿瘤活性 。

  方法

  在此2期研究中,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为 ALK阳性或 ROS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伴或不伴CNS转移,东部合作肿瘤小组的工作状态为0、1或2 ,并且具有足够的末端器官功能。

  根据ALK和 ROS1的状态以及先前的治疗方法,将患者纳入6个不同的扩展队列(EXP1-6) ,并在21天的周期中每天口服一次洛洛替尼100 mg。

  主要终点是通过独立的中央回顾来评估总体和颅内肿瘤反应,在ALK的合并亚组中进行评估 阳性患者。活动和安全性的分析基于安全性分析集(即,接受至少一次洛洛替尼剂量的所有患者),并通过独立的中央评价进行评估。通过独立的中央评价在基线时可测量的CNS转移的患者包括在颅内活性分析中。

  在本报告中,我们介绍了ALK阳性患者的lorlatinib活性数据 (仅限EXP1-5),以及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的安全性数据(EXP1-6)。

  发现

  在2015年9月15日至2016年10月3日期间,招募了276例患者:30例 ALK阳性且未接受过治疗(EXP1);59例 ALK阳性并接受过既往的克唑替尼,未接受(n = 27; EXP2)或接受(n = 32; EXP3A)既往化疗;28名 ALK阳性并接受过一种非克唑替尼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或没有化疗(EXP3B);112名ALK阳性,有2例(n = 66; EXP4)或3例(n = 46; EXP5)既往有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有或没有化疗);还有47位是 ROS1之前接受过任何治疗(EXP6)均为阳性。

EXP4中有1位患者在接受lorlatinib之前死亡,并被排除在安全性分析组之外。在未进行过治疗的患者(EXP1)中,有30位患者中的27位(90·0%; 95%CI 73·5–97·9)实现了客观缓解。每次独立的中央评价,EXP1中有3例基线CNS病变可测量,并且有2例观察到了客观的颅内反应(66·7%; 95%CI 9·4–99·2)。

在 ALK中至少有一种以前的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XP2-5)的阳性患者,在198例患者中有93例(47·0%; 39·9-54·2)达到了客观缓解,在基线水平可测的患者中实现了颅内客观缓解81例患者中有51例(63·0%; 51·5–73·4)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在仅接受过克唑替尼(EXP2-3A)治疗的59例患者中,有41例(69·5%; 95%CI 56·1–80·8)达到了客观缓解,九例(32·1%; 15·9–52 ·4)的28位患者以前曾使用一种非克唑替尼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XP3B),111位患者的43位(38·7%; 29·6–48·5)曾使用两种或更多种以前的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XP4) –5)。

在EXP2-3A中可测量基线CNS病变的23例患者中,有20例(87·0%; 95%CI 66·4-97·2)达到了颅内反应,EXP3B的9名患者中有5名(55·6%; 21·2–86·3),EXP4-5的49名患者中有26名(53·1%; 38·3–67·5)。

  解释

  与其广泛的 ALK突变覆盖率和CNS渗透率一致,洛拉替尼在未接受过治疗的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接受克唑替尼治疗的第二代ALK酪氨酸治疗患者中均显示出显着的总体和颅内活性 激酶抑制剂,或之前最多使用三种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药物。因此,对于一线或后续治疗中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氯雷替尼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医康行新药公众号二维码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

官方热线:400-008-1867

扫一扫二维码
免费咨询医学博士

微信二维码
了解医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