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伐替尼(Lenvima)剂量递增在肝细胞癌患者中起到的疗效如何?
对接受单药伦瓦替尼(Lenvima)的肝细胞癌(HCC)患者进行的真实分析结果表明,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的剂量调整是可行的,并且以较低剂量开始患者不会影响结果。在2022年国际肝癌协会会议期间展示了一张关于数据的海报。
对于肝细胞癌患者,推荐的乐伐替尼起始剂量基于体重:体重60公斤或以上的患者每天接受12毫克,体重小于60公斤的患者每天接受8毫克。回顾性研究使用来自中国香港6个肿瘤中心的数据评估了调整乐伐替尼剂量的效果。
在174名患者中,88名(50.5%)以较低剂量开始使用伦瓦替尼,86名(49.5%)以推荐剂量开始服用乐伐替尼。低剂量组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9.7个月(95%CI,9.0-10.9),推荐剂量组为7.6个月(95%CI,5.6-13.5)。HR为0.882(95%CI,0.60-1.30;P = .52)。
“在现实世界的实践中,很明显,临床医生可能会开始为选定的患者降低剂量的乐伐替尼和/或在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良事件调整剂量,”该研究的作者在调查结果的姿势中写道。“没有关于治疗过程中剂量调整的临床影响的数据。
在剂量调整数据方面,患者被置于A组(n = 45)中,定义为在治疗期间起始剂量较低或先前剂量减少后剂量增加,或B组(n = 132)定义为在治疗期间从未经历过剂量递增。
对于治疗期间剂量递增的患者,中位OS明显更好,HR为0.31(95%CI,0.18-0.53;第<.0001页)。在A组中,中位OS为15.8个月(95%CI,12.1-30.6),而B组为8.0个月(95%CI,6.4-9.5)“治疗期间剂量增加的患者在与其他已知的重要预后因素(如性能状态,ALBI分级,门静脉血栓形成和α胎蛋白)进行调整后仍然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作者写道。
在这项研究中,126名(71.2%)患者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大多数患者具有以下特征:Child-Pugh评分A(n = 134; 75.7%),白蛋白 - 胆红素2级(n = 127,71.8%)和BCLC C期(n = 147; 83.0%)。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患有晚期疾病。
研究人员建议临床医生应评估患者的病情,并确定乐伐替尼的剂量递增是否是一种实用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在治疗期间先前减少剂量或在基线开始时剂量低于推荐剂量的患者。索拉非尼(奈卡瓦)于2007年推出,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HCC一线治疗的多激酶抑制剂。2018年,在REFECT(NCT01761266)试验中,与索拉非尼相比,伦瓦替尼的结果不劣效,但无统计学上优越性。
与其他 TKI 不同,乐伐替尼的常见不良事件与甲状腺毒性相关,建议在治疗期间监测甲状腺异常。肝细胞癌患者最常出现高血压、疲乏、腹泻、食欲下降、关节痛/肌痛、体重减轻、腹痛、掌跖红细胞感觉综合征、蛋白尿、发音困难、出血事件、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20%)。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