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替尼治疗ALK阳性肺癌给患者带来希望
众所周知,肺癌是全球第一大癌,无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无癌能及,无癌能超越。但是,随着靶向治疗的问世,使得肺癌的治疗取得了空前的进步。明星靶点主要是EGFR、ALK,因为这两个靶向的发生率占据了驱动基因的大部分。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融合突变是强力致癌驱动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常见的一种驱动基因,仅次于EGFR。国外研究显示,在NSCLC患者中,ALK融合基因阳性的发生率约为 5%。中国 NSCLC 患者 ALK 的阳性率约为 3%-11%。
其中,我们有提到,一线药物克唑替尼耐药后可选择第二代ALK抑制剂——布加替尼(brigatinib)。
布加替尼(Brigatinib)是一款更新的小分子ALK抑制剂,是二代ALK-TKI。对未经治疗的ROS1肿瘤活性很强,对于EGFR亦有抑制作用,但对于EGFR似乎活性不强。对于ALK阳性细胞的活性,布加替尼的活性和选择性是克唑替尼的约10倍。是目前第一个治疗克唑替尼耐药患者PFS超过一年的药物,给很多克唑替尼进展的患者带来无限希望。ALTA-II期研究表明使用布加替尼作为克唑替尼耐药后的治疗方案,尤其是应对脑转移的控制和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采用推荐的90mg治疗一周后加量至180mg维持,其整体PFS时间较长,且对于脑部的疾病控制时间达到16.6个月,使用这一剂量递增的方案,不仅脑部效果较好,整体治疗的PFS也较长。
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是接受克唑替尼治疗后主要的转移部位之一,那么对于克唑替尼治疗失败且伴有脑转移的患者,布加替尼真的有效吗?
近日,著名医学杂志《JCO》发表了一篇文章,评估布加替尼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的患者中的疗效。
在一项I/II期研究中,患者首先接受每日90-240mg剂量的布加替尼。并且在后续随机II期试验ALTA中分成2组:A组患者每日接受90mg,B组患者接受70天90mg引入治疗,随后接受180mg。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ORR),既往已经报告过48%。而此次主要是评估入组时就已经发生脑转移的患者使用布加替尼的疗效。结果显示,在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伴脑转移的患者中,布加替尼有良好ORR及iPFS结果,并且在180mg剂量组,效果更佳。
去年4月29日,美国FDA基于上文提到的II期研究ALTA批准布加替尼上市(中国内地没有上市),用于治疗克唑替尼治疗后病情进展或不耐受的ALK阳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A组的客观缓解率是45%,1名患者肿瘤消失;B组的客观缓解率是55%,5名患者肿瘤完全消失。AB两组的疾病控制率都超过了80%。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脑转移的患者来说,A组42%的患者颅内肿瘤有明显缩小,而B组有67%的患者颅内肿瘤缩小。 至于安全性,常见的3级以上的不良反应包括,肌酸磷酸激酶升高,高血压,肺炎,皮疹,脂肪酶升高和局限性肺炎。 布加替尼在脑转移患者中有效,且有不错的效果。所以,对于肺癌ALK阳性突变的患者来说,布加替尼无疑是个新的选择。
扫码关注医康行公众号,关注更多资讯!
了解更多布加替尼请访问:医康行海外医疗机构:www.yikangxing.com 微信公众号:yikangxing
全国免费服务热线:400-008-1867
下一篇:布加替尼的作用机制临床报告
免责声明
由本文所表达的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应该被视为医生的建议或替代品,请咨询您的治疗医生了解更多细节。本站信息仅供参考,医康行不承担任何责任。

扫码实时看更多精彩文章